网站支持IPV6
政府信息公开

政策解读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政府信息公开>政策解读

【文字解读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(部分)解读

发布时间:2021年11月25日 【打印】

一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

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,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开拓创新、奋发有为推进大同高质量发展,力推了一批创优势、增后劲的大事,办成了一批补短板、强弱项的实事,破解了一批体制性、沉积性的难事,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。

——产业调整成果显著,经济发展质效持续优化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.8%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。现代农业实现长足发展,“两链一服”工程深入实施,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,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挂牌成立,食品产业园成功辟建,高标准农田建设、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取得新进展,建成全国最大的奶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拓展,“油头化尾”产业加速成长,新能源产业态势良好,乡村旅游、电子商务等产业蓬勃发展。八井子乡晋升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,大同连续三年承办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观摩交流会,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,成为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。

——民生改善扎实推进,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%以上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,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1570户3412人全部脱贫,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,连续三年在市际交叉检查中被评为优秀。教育投入资金达到2.2亿元,撤并老旧学校37所,新建标准化中小学6所,与国家教科院开展深度合作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。就业、医疗、文化、社保、住房等民生事业有力推进,商住楼开发、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完成,林源山地自行车赛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项目高质量开展,居民创业就业、困难群体救助、市场主体培育等工作扎实推进,中西医结合医院晋升为三甲医院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。

——改革攻坚走深走实,发展动力活力充分释放。上级部署的百余项改革任务全部落地见效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“5665”模式被省内外广泛借鉴、成功晋升国家试点,乡镇服务能力建设、“多村一社区”、“三变”改革等省市改革试点高效实施,事业单位机构改革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。自主改革有序推进,农村经济管理体制、集体经济组织运行、乡镇综合管理等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。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全力打好抗疫情、应灾情、保稳定攻坚战,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零输入、零感染、零扩散的“三零”战绩,“6·8风灾”“巴威”“美莎克”“海神”等灾情有效应对,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,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胜利。

——环境建设有力有序,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。高质量完成问题“大棚房”整治、河湖“清四乱”等任务,彻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,改良盐碱地1.1万亩,完成80万亩草原等自然资源权属更正,“河(湖)长制”抓实落靠,生态环境大为改善。城市“双修”和“5+1+N”农村环境整治统筹推进,老旧小区改造、泥草房改造、农村厕所革命、村屯绿化美化等工程有力实施,大同城市管理工作连续五年全市排名第一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。重点信访积案依法妥善化解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线告捷,依法治区工作有序开展,大同信访“九率”工作全市排名前列,被评为全省“七五”普法中期先进县区。招商到位资金83亿元,“放管服”改革、“四零”承诺、“五制服务”全面落地,营商环境高效便捷。

——管党治党全面从严,党建引领效应不断彰显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,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扎实开展,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实落靠,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常态长效,“四个意识”“四个自信”“两个维护”成为党员干部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,“补强提正”党建主题活动成效显著,“软弱涣散”党组织整顿、百名村级后备干部选任等工程深入实施,基层党组织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持续增强。坚持好干部标准,突出基层导向选用干部,“四个一批”工程深入实施,一大批务实担当干部得到提拔重用。“两个责任”压紧压实,巡察监督、派驻改革扎实推进,中央八项规定得到坚决贯彻,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实现一体推进,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、容错纠错等机制精准运用,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保持。

二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新征程

(一)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。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,必须科学研判形势,客观审视区情,找准自身定位,系统谋划布局。

——开启新征程、建设新大同,必须把握机遇、顺势而为。国家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未来几年的政策红利,必将对我区杂粮、果蔬、中药材、肉制品、乳制品等产业培育形成强大的正向拉动,我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党中央、国务院打出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政策“组合拳”,相继出台涵盖产业、金融、生态、基础设施等领域优惠政策;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,支持农业全产业链融合,扶持地方发展北药、生猪等产业;市委、市政府支持林源化工园区共建共享、国家光伏发电系统实证实验平台基地建设,等等,必将有力促进各类要素向我区汇聚。近年来,经过历任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努力,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,已然具备实现新跨越的政治环境、产业支撑、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。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,主动融入、顺势而为、借势发力,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,让未来一个时期成为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。

——开启新征程、建设新大同,必须直面挑战、积极应对。进入“十四五”,我区正处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战略转型期、民生事业均衡普惠的全面改善期、深化改革提升活力的攻坚突破期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融合发展期,面临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速同步提升的“双重压力”、区域发展与环境建设有机平衡的“双重考验”、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统筹协调的“双重任务”,挑战前所未有。同时,制约优势发挥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多,经济规模总量不大,产业结构不优,龙头企业拉动不足,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,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,个别党员干部能力不强、创新不足、作风不实的问题仍然存在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,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,容不得丝毫懈怠。我们要勇于面对压力挑战,增强战略定力,坚定发展信心,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主动变压力挑战为前进动力。

——开启新征程、建设新大同,必须锐意进取、务实重行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,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,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承担的庄严使命和光荣职责。纵观全局,区域竞争日趋激烈,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“长征路”已经开启,全省上下进入加快振兴、竞相崛起的新阶段;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、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庆“集结号”也已吹响,县区发展日新月异。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、忧患意识、紧迫意识,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,自我加压奋进,立足工作争前列、全市创一流、全省进位次,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,力争每项工作都有新进展、每个领域都有新建树、每一时期都有新成就。

(二)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我省、我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、市委部署要求,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,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,统筹发展和安全,深入践行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,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,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着力开拓合作共赢局面,着力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,着力增进人民福祉,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走出一条质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结构更优、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—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。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,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,巩固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不断提高党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。

—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维护人民根本利益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增进人民福祉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——坚持新发展理念。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,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切实转变发展方式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。

—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。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破解瓶颈、推动发展的“制胜法宝”,高扬解放思想主旋律,善学善思善谋划,敢闯敢试敢担当,大胆探索创新实践,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,打造新引擎,打开新局面。

——坚持放大优势特色。始终把培育优势、打造优势作为大同发展的重要抓手,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,善于扬长避短、扬长克短、扬长补短,增强潜力后劲,切实提高发展的标识度和影响力。

(三)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。精准对接中央、省委、市委重大安排部署,有效衔接区委既定思路目标,到2035年,大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,统筹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。届时,我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,经济更高质量发展,成为产业融合发展标兵;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、法治大同一体推进,社会更高效能治理,成为民主法治建设模范;新时代文化体系基本建成,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,文化更高标准供给,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样板;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,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资源更高效率利用,成为绿色发展表率;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,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均等化,人民更高品质生活,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福地,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到本世纪中叶,把我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。

(四)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。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,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和发展基础,统筹安排“开启新征程、建设新大同”实施步骤,今后五年大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。

——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。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,经济结构更加优化,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增强,支撑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,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,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%以上,地方税收收入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均达到6.5%以上。

——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。城乡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专业化能力整体提升,道路交通、市政设施承载功能全面增强,重大产业、公共服务布局更加合理,城市绿化、净化、亮化、美化水平显著提升,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健全,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

——生态建设构筑新优势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,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生态环境更加优良,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系列标准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,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,达到国家排放要求。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,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。

—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。农业农村领域、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,取得突破性进展,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、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。深度融入“哈大一体化”发展布局,各类要素快速流动、资源开放共享。地企、区校、军地、区域内合作进一步深化,发展活力、竞争力持续增强。

——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,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,人民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,社会治安防控、矛盾多元化解、城乡基层治理、公共安全风险防范、维护政治安全、地企协同共治“六大体系”构筑形成。

——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高于经济增长,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、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提高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,巩固脱贫成果和解决相对贫困扎实有力,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,乡村振兴全面推进,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dqdt.gov.cn/datong/zdjcygk/202111/c05_138300.shtml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网站导航 | 关注大同
主办: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政府 承办:大庆市大同区融媒体中心
地址:大同区人民政府 办公电话:0459-6165219 电子信箱:dtxxzx@163.com
网站标识码:2306060007   黑ICP备20000753号-1    公安机关备案号:23060602000001

福地大同微信

大同历史陈列馆

大同区融媒体中心

火山号:186523421

快手ID:1320627403

抖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