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
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21日 【打印】——2020年12月16日在大庆市大同区
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
吕 航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一、“十三五”及2020年工作回顾
过去的五年,是我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五年,社会事业全面提升的五年,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的五年,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的五年。五年来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,在发展中抢抓机遇,在困境中寻求突破,在实干中担当作为,“十三五”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。
这五年,大同区域经济全面发展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2020年,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,年均增长4.8%。其中,一、二、三产增加值分别实现41.5亿元、8亿元、23.5亿元,年均增长7.1%、3.7%和1.6%。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9.3亿元,年均增长2%。规划辟建食品产业园,大同工业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。培育壮大了棚室果蔬、中药材、奶山羊等优势产业,成为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、省级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、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。
这五年,大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。全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,3个贫困村、15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。整合城乡教育卫生资源,全区中小学由57所优化到20所,新改建农村学校11所,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检查验收;开通3所乡镇卫生院住院业务,第六医院晋升为全省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。举办建区40周年等系列文体活动,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。新增就业岗位1.6万个,“五险”扩面累计净增1.8万人次,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积极推进饮水安全、危房改造、暖屋子等惠民工程,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“十二五”末期,分别增加10627元和5206元,年均增长5.5%和6.9%。
这五年,大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,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。累计投资1.4亿元,实施城乡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94个,拆迁棚户区8.1万平方米,改造老旧小区16个,开发建设商住小区9个30万平方米,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跃升。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,城市管理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位居全市前列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、村屯绿化、草原治理,生态环境更加优化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这五年,大同改革开放全面加快,发展活力得到持续释放。从承接驻区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,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、农经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等一系列改革,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。从与高新区、八一农大合作共建林源化工园区、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,到制定出台奖励办法,优化发展环境,加大引资引智力度,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。五年来,累计招录选调高素质专业人才580人;引进各类项目97个,实现到位资金83亿元。
这五年,大同聚力攻坚全面突破,政治担当能力全方位提升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、市委、区委重大决策部署,乡村振兴、“三大攻坚战”等任务得到有效落实。全面完成967处问题“大棚房”清理整治,补办用地手续674户。全力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行动,清除违建鱼池120处,完成河湖划界30个。积极应对“6·8”风灾和台风灾害,制定出台棚室经济扶持、住房维修、受灾救助等政策,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正常。中央环保督察、省扶贫专项检查问题整改,违建清底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攻坚任务,均得到了较好落实,体现了政府工作应有的政治担当和执行能力。
各位代表,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面对的困难前所未有、压力前所未有、挑战前所未有。一年来,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圆满完成了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为“十三五”画上了圆满句号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。
(一)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。坚决贯彻“坚定信心、同舟共济、科学防治、精准施策”总要求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,落实“四早”要求,扎牢“五道关口”防输入,用好“龙江三宝”防扩散,推行“九项制度”防院感,构筑起阻断疫情输入传播的坚固防线。积极应对疫情发展走势,着力完善防控措施,建立常态化防控“六项制度”,推行全链条、闭环式管理,群众衣食住行、就医看病、消费娱乐等逐步恢复正常,全区疫情防控取得“零输入、零感染、零扩散”的阶段性胜利。
(二)农业经济全面提质。加快城市生态农业核心区建设,建设高标准农田12.3万亩,发展绿色果蔬、道地药材、杂粮杂豆等高效经济作物32.3万亩,粮食总产12.1亿斤,果蔬产量32万吨。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,加快推进奶山羊普养扩群,养可滋7个核心养殖场存栏1万只,群众养殖量达到8300余只;新续建大鹅、肉鸡、生猪等规模化养殖小区7个,畜禽养殖量达到800万头(只)。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,新建“互联网+农业”基地2处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35家,认证“三品一标”24个;着力完善农产品溯源、实验室检测等功能,推动农业服务向科技化、智能化迈进。
(三)工业经济稳步提升。推进省市“百大项目”建设,奶山羊养殖加工及销售、动物用中药种植发酵提取等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,大岗风电、平桥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,全区新能源并网发电能力达到700兆瓦。认真落实“免减返补”等惠企政策,疫情期间帮助博润生物、油化地毯等企业解决许可办理、原料运输等问题47个,协调贷款4亿元,鼎元药业、笨嘴食品、金开元生猪3家企业晋升规上,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%。实施食品园区高压线路迁出、污水泵房外网配套等工程建设,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。
(四)第三产业焕发生机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打造八井子蔬香大道、林源油菜花海等特色景区景点11处,设计精品旅游线路3条,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.4亿元。着力完善同萨果蔬、天利果蔬等市场功能,年销售农产品突破10万吨;规范引导“地摊经济”“夜市经济”活跃发展,设置露天市场2个、摊位400个;组织“七小四进”活动,帮助1260家“七小行业”商户尽快复市复业。完善电商孵化基地功能,成功启动“大福同锦·云创未来”线上线下销售模式,举办直播带货、网红销售等营销活动15场次,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融合。预计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.87亿元,同比增长3.8%。
(五)社会民生明显改善。脱贫成果持续巩固,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10个,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和新贫机制,顺利通过市际交叉考核验收,祝三乡建权村被评为“市级扶贫产业示范村”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提质三年攻坚行动,推行教师绩效工资管理,维修改造中小学13所,清理规范幼儿园25所,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。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,完善定点医院核酸检测、医疗救治等设施设备功能,启动林源医院移交工作,开通双榆树乡卫生院住院业务,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。开展历史陈列馆升级、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,新建社会化足球场3处,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文体活动100余场次,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创新“七个一批”举措,开发就业岗位1800个,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600万元,新增就业1700人,“五险”新增3500人,救助困难群众8.2万人次,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。
(六)城乡建设持续加快。实施同祥学校初中部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等功能项目6个,新续建学府三期、同乐华府、同心街商业街开发项目3个,新增商住楼17栋8万平方米,维修改造老旧小区居民楼64栋。完善和苑生态园、同福广场绿化、亮化和休闲设施,扎实开展市容整治、冰雪清运、设施养护等工作,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。养护修补城乡道路27条42公里,维修改造农村危房149户、厕所824户、安全饮水工程52处,绿化村屯22个。启动实施城乡垃圾治理体系建设,新建垃圾中转站3处、分拣中心54个,购置车辆设备29台套。全面落实河长制,加大河湖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力度,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禁烧工作,生态环境持续优化。
(七)改革开放不断深化。重点改革取得突破,启动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、乡镇综合管理改革,深入推进乡镇服务能力建设、多村一社区、农村饮水管理机制等改革,顺利承接道路运输管理职能,畅通历史遗留不动产权办证渠道,激发了发展活力。积极与龙油石化合作,实施原联谊助剂厂家属楼征迁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,保障“550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。出台总部经济奖励办法,建立招商产业链图谱,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,到位资金22.7亿元。发挥省建制县待遇优势,争取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554万元,为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(八)公共秩序和谐稳定。政府建设得到加强,坚持依法和民主行政,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、决定,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和社会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政协委员提案95件。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,健全网络问政平台功能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更加畅通。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比例达到100%,累计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3802个工作日,“网上办”“就近办”“跑一次”事项占比均超过90%,“60小行业”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,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“四大”活动,实施“4433”综治建设工程,推行“一站式”多元矛盾化解机制,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社会形势保持和谐安定。
回顾“十三五”发展历程,总结过去一年工作,我们真切地感受到,所有成就的取得,离不开区委统揽全局、坚强领导,离不开离退休老领导、老干部热切关心、倾情关注,离不开区人大、区政协、区监委监督支持、建言献策,离不开驻区企事业单位风雨同舟、携手共建,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、奋勇拼搏。特别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阻击战中,全区上下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守望相助、共克时艰,以不辱使命的时代担当,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所有为大同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回顾“十三五”发展历程,总结过去一年工作,我们深刻地体会到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,树牢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提高执行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;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项目建设为牵动,筑牢产业发展根基;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,时刻关心百姓冷暖,积极回应群众期盼,增进民计民生福祉;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战略,创新体制机制,拓展合作领域,积蓄释放发展动能;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这一理念,一体化推进城市与农村、经济与社会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,促进社会和谐。这些,既是以往政府工作实践的切实体会,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坚持的指导方针。
回顾“十三五”发展历程,总结过去一年工作,我们清醒地认识到,大同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。主要是:区域经济总量不大,结构不优,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仍需进一步提升;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,人居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;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够均衡,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;财政增收能力偏弱,对上级转移支付和油田企业依赖性强,收支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;部分公务人员法治思维、担当意识、创新本领、服务能力还不够强,政府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,等等。这些问题,我们一定认真对待,统筹考虑,着力解决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及2021年主要工作
今后五年,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。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、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、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,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坚持农业立区、工业强区、三产活区、生态优区、文明兴区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稳定,全力以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新征程。
未来五年,经济发展要取得新成效。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,经济总量大幅提升,经济结构全面优化,主导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。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.5%以上,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%以上,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%以上,地方税收收入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均达到6.5%以上。
未来五年,人民生活要迈上新台阶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851元和25820元,年均增长5.5%和7 %。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、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提高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,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,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,基本实现学有优教、病有良医、劳有丰酬、老有颐养、住有宜居。
未来五年,城乡面貌要呈现新变化。新区开发形成规模,小城镇建设初具形象,城乡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专业化能力整体提升,道路交通、市政设施承载功能全面增强,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布局更加合理,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,城镇燃气入户率达到70%以上,通村公路水泥硬化率达到100%,农村危房全部消除,5G网络覆盖城乡,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。
未来五年,改革开放要取得新突破。农业农村、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,形成同市场紧密对接、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。深度融入“哈大一体化”发展布局,各类要素快速流动、资源开放共享。地企、区校、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,区域发展活力、竞争力持续增强。
未来五年,生态建设要构筑新优势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,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生态环境更加优良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.3%,森林覆盖率达到15.7%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,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%,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10%。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,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。
未来五年,社会治理要实现新提升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,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,人民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,社会治安防控、矛盾多元化解、城乡基层治理、公共安全风险防范、维护政治安全、地企协同共治“六大体系”构筑形成。
各位代表,2021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起步之年,也是推动大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。全体政府系统干部必须凝神聚力,奋发有为,开拓进取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开好篇、布好局。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5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%,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,财政总收入增长2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.5%和7%。
(一)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,努力在农业经济提质增效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动摇,做优品业结构、做强优质牧业、做精现代服务,推动农业持续增效、农民持续增收。
一是优化种植品业结构。围绕全市种植业“62111”工程建设,培育壮大“道地药材、绿色果蔬、杂粮杂豆”三大优势主导品业,新建标准化棚室示范园区5处,发展薄皮香瓜、无籽西瓜、硬果番茄等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0个,果蔬产量达到40万吨。抓住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、“中药小镇”等政策契机,推进八井子国药大道、双榆万亩板蓝根产业带等示范基地建设,发展壮大北药产业。全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。
二是扶植特色优质牧业。发挥龙头企业、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,全力推进奶山羊普养扩群,认真落实保险补贴政策,加强技术服务指导,力争存栏总量发展到5万只。抓好老山头子赫牧业大鹅、八井子祥和瑞蛋鸡、高台子众博汇生猪等规模场区建设,全区规模场区发展到90个,畜禽养殖总量达到900万头(只),打造优质肉蛋奶输出基地。强化良种改良和疫病防控,不断提高畜牧业安全生产水平。
三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。抓住国家跨省补充耕地政策契机,积极申报争取耕地指标,力争新增水田3700亩、旱田5600亩。投资1.89亿元,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,新打机电井350眼,铺修农田道路99公里,架设供电线路78公里,提高旱涝保收能力。加快推广旱作节水、墒情监测、测土配方施肥等生产技术,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、机械化作业,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保持粮食持续稳产10亿斤以上。
四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。依托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,整合产权交易、农机办证、金融保险等涉农窗口功能,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;启动惠民服务站、3D沙盘展示等项目建设,配套完善智能化操控系统,打造省级“互联网+农业”标准化示范基地,争创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;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升级工程,发展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3个,新培育家庭农场1000家;扩大农产品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加大“大福同”品牌推广力度,依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、抢占市场先机。
(二)坚定不移做强产业项目,努力在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“工业强区”战略,加速推进项目集聚、产业集聚、要素集聚,稳定工业经济“压舱石”。
一是做强产业项目。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、“油头化尾”和新能源产业发展,优存量、扩增量、提质量,加快推进项目建设。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推进羊乳制品加工、中药兽药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,推进华润板蓝根种植加工、100万只大鹅屠宰加工等引进项目开工建设;油气化工产业重点围绕“550”项目下游吃配,着力引进改性塑料、橡胶生产等意向项目,力争尽快签约落地;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大庆平价光伏发电实证实验基地建设,力促北京京能、黑龙江辰能等风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,推动同花、同村等4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并网发电。全年争取新续建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个,完成投资33亿元。
二是扶强骨干企业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,持续做好“五制服务”,重点引导笨嘴食品、鼎元药业等企业扩产增能、延伸链条,推动博润生物、同源水泥等企业做精产品、提档增效,帮助庆然天然气、百康食品等企业走出困境、涅槃重生,扶持油化地毯、浩宇食品等企业做强品牌、扩大出口,促进骨干企业稳产提质增量。持续抓好“个转企、小升规”工作,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。
三是建强园区载体。着眼长远发展需要,修编大同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,合理划分功能区,为优化项目布局提供科学指导。实施食品产业园东侧连接路及园区亮化、绿化工程,提升园区功能和整体形象;加强与高新区共建林源化工园区,编制林源化工园区空间规划,适时启动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;盘活纸业包装产业园闲置资产,促进园区转型发展,推动园区建设向规模化、集约化迈进。
(三)坚定不移深化拓展融合,努力在第三产业挖潜增容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并重、传统与新兴并举、线上与线下并行,推动三产繁荣发展,打造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。
一是发展特色旅游业。围绕旅游与文化、生态、产业等优势资源有机融合,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,谋划实施西大海生态综合开发、田园生活体验、考古纪念馆、主题公园等项目。完善提升八井子蔬香大道、林源72公里自驾环线等景区功能,开发大同镇农旅融合、红旗林场趣味冰雪、新华湖雾凇观赏等旅游项目。有机串联松基三井、良丰百果园等特色景点,打造精品线路4条,推动“一日游”向“多日游”、“一季游”向“四季游”转变,着力构建全时全域旅游格局。全年力争接待游客370万人次,实现收入4.9亿元。
二是繁荣商贸流通业。发挥学府商贸中心辐射带动作用,依托和谐嘉园、学府公元商业街,招商引进品牌名店,打造集购物、餐饮、娱乐于一体的精品街区。推动阳光、凯达商贸中心提升消费层次,引导同庆街、同春街等餐饮零售特色发展,逐步扭转消费外流、需求外溢局面。加快推进同萨果蔬批发市场二期续建,提升太阳升粮贸、八井子天利果蔬等市场功能,完善冷链物流体系,增强辐射带动能力。
三是培育电商服务业。围绕满足多元化、多层次消费群体需求,依托区级电商孵化中心,布局建设农村网点、网销基地58处,培育网络预售、私人订制、直播带货等新型网销模式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积极融入“5G”时代国家发展布局,依托“数字大庆”战略规划,谋划引入物联网、云计算企业,培育大数据搜集、存储分析等新业态,发展“云上”产业。全年力争实现线上交易额1.1亿元。
(四)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事业,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。
一是实施脱贫巩固工程。坚持脱贫不脱责任、脱贫不脱政策、脱贫不脱产业,精准实施脱贫巩固“七项工程”,持续做强奶山羊、中药材、棚室等扶贫产业,依托恒瑞食用菌合作社、佳乐汇超市等载体,加强消费扶贫“三专”建设,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。健全完善低收入、相对贫困人员帮扶机制,强化返贫动态监测,防止返贫和新贫发生,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
二是实施教育提质工程。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加快推进同祥学校初中部建设,提标改造中小学校12所,完善运动场、功能室、硬化绿化等设施,开通全区学校教育城域网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。推进与北京国育教育中心深入合作,扎实开展差异化教学、校长培训、益智课堂等项目,完善教育教学体系。规范发展学前教育,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管理,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
三是实施医疗提升工程。投资4000万元,启动平战医院建设项目,配备负压病床、手术室等专业设施,打造区域专属传染病医院。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扩建项目投用,整合林源医院、林源镇卫生院功能,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。强化与名院名校合作,拓展诊疗项目,培养“本土化”技术骨干。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充实基层医疗队伍,加大轮岗培训力度,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。
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。积极争取资金,启动区级健身中心和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,新改建村屯文体活动场所12处、农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20套,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。做好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,深入挖掘辽金文化内涵,增强大同历史文化底蕴。高质量办好林源山地自行车赛、“激情之夏”、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,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。
五是实施社保救助工程。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,统筹开展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技能培训,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3500个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5%以内。维修改造第二、第三敬老院,争取政策支持社会养老事业规范发展,推动从“老有所养”向“老有颐养”转变。推进社保提标扩面,实行“三险同参”,“五险”净增3600人次。健全“13+1+N”和“4+N”社会救助体系,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。
(五)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建设,努力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城乡融合、内外兼修、建管并重,全力优化空间布局、提升功能品质、改善人居环境,推动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一是抓好城乡规划编制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,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,精准界定“三区三线”,统筹城市建设、园区发展、生态环境等布局,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。健全完善乡镇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,依据国土“三调”成果,厘清土地性质、界限和权属,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
二是抓好城乡项目建设。坚持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,实施同春街西侧区块开发、同乐华府三期续建项目,新建商住楼13栋6万平方米;启动实施消防大队营房迁建项目,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,建设排水防涝泵站,铺设排水管线1.1万延长米。改造农村危房94户、厕所1000户、安全饮水工程25处,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功能。稳步有序推进合村并居工程,逐步消灭空心村屯,加快人口内聚外迁步伐。
三是抓好城乡综合整治。深入开展城市“体检”,持续加大市容环境日常监管、综合整治和巡查力度,规范露天经营、店外经营、静态停车等行为,确保城市管理规范有序。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集中攻关历史遗留动迁户和违法建筑,破解城市管理历史遗留难题。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体系,建立健全分类投放、收集分拣、集中转运机制,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向精细化迈进。
四是抓好生态环境管护。坚持疏堵结合、惩防并举、标本兼治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加强与碧水源公司对接,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,确保排放标准达到国家要求。加快秸秆“五化”利用技术应用推广,全时全域禁止秸秆露天焚烧。认真落实河长制,扎实做好重点支流流域综合治理工作。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“三同时”制度,深入开展农业“三减”行动,推进原煤散烧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重拳整治各类环境污染行为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、草原治理、土壤改良工程,擦亮大同生态环境底色。
(六)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,努力在积蓄持久发展动能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以改革增动力、靠开放添活力,不断创新体制机制,拓宽开放领域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、开辟新空间。
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主动承接上级改革任务,积极谋划自主改革事项,不断释放改革红利。深入推进驻区央企办社会职能、林源炼化公司“三供一业”移交承接工作,进一步厘清资产权属、履行管理责任。启动实施生态环保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扎实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任务,稳步推进乡镇综合管理改革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等工作,创新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、街道综合改革,激活发展内生动力。
二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。深化区域合作,抢抓“哈大一体化”发展机遇,主动融入“哈大都市圈”,在产业发展、项目引进、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竞合发展;深化区校合作,加大与八一农大、东北农大、西北农大等院校合作力度,在发展设施农业、优质牧业等领域拓展延伸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;深化地企合作,加强与油田公司、新华电厂等中省直企业合作,推动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建共享,增强地企合力。
三是提升招商引资质效。树牢全年招商、全员招商理念,完善目标考核机制,层层传导招商压力。围绕北药、果蔬、石油化工等6条产业链图谱,认真落实“链长制”,广泛开展定向招商、专班招商、委托招商、展会招商,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,为经济发展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全年力争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,实现引资额35亿元。
四是全面拓宽融资渠道。充分发挥建制县待遇优势,找准区情实际与上级政策的结合点,主动跑省进市,超前精准对接,在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专项债券等方面,最大程度争取政策、项目和资金支持。深化政银企有效对接,最大限度保障企业运营、农民生产、民生改善。
(七)坚定不移强化社会管理,努力在提升区域治理成效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“五治”融合,加快构建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,维护社会和谐安定。
一是强化社会矛盾防范化解。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,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隐患问题。推进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、信息化建设,深入实施“雪亮工程”,实行“多网合一”。健全“三调联动”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认真落实信访案件包保责任,严格执行三级结案制度,妥善调处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。树牢重大风险防范意识,建立健全风险排查、预警、化解等机制,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二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。启动实施“八五”普法,持续开展法律“七进”,营造全民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浓厚氛围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倡导先进文化,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,正确引导社会预期。明晰政府管理权和村(居)自治权边界,健全完善居规民约、村规民约、居民议事等方面制度,支持村委会、居委会依法自治,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三是强化市场秩序监管。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制度,完善市场监管机制,重点加强金融、农资农贸、食品药品、成品油等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非法集资、虚假宣传、欺诈销售、无证经营、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,规范市场经营秩序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落实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,推行失信“黑名单”制度,大力整治失信违法问题,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。
四是强化公共安全整治。落实应急管理“四位一体”防范机制,提高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。树牢安全至上理念,压实安全生产“六大责任”,常态化开展“四不两直”检查,重点加强危化品、消防、校园、道路交通等领域专项整治,加大“打非治违”工作力度,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严厉打击盗抢原油、套路贷、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,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五是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。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,坚持平战结合、人物同防、精准防控,深入开展常态化防控“六项巩固”行动,做好防控物资、核酸检测试剂、专业医疗队伍等方面储备工作。科学研判疫情发展形势,适时调整防控策略,紧盯关键环节和风险区域,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,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战果,不获全胜决不收兵。
(八)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努力在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上取得更大进展。坚持站在树牢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的政治高度,不断转作风、提效能、优服务、守底线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。
一要提高专业化水平。坚持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政策、适应新变化,不断强化专业思维、专业素养、专业方法。着力增强全体公务人员的市场经济和法治思维观念,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,提高招商引资、公共资产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水准。开展工程建设、手续办理、财经管理等领域培训,强化基本功、提高专业性。整合全区人才需求,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机制,确保引得来、留得住、用得好。
二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律观念深化改革、推动发展、化解矛盾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行政。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深入推进政务公开、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,支持政法机关、纪委监委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,形成工作合力。
三要提高执行落实水平。坚决贯彻执行区委决策部署,确保政令畅通、步调一致。强化责任落实,压实属地责任,落实末梢责任,层层拧紧责任链条。自觉提升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思想境界,强化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责任担当,用心想事、主动干事、努力成事。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埋头实干、持之以恒,确保抓实抓靠抓出成效。坚持解放思想、勇于担当,敢闯敢为敢试,善作善为善成,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。
四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。坚持靠前指挥,推行一线工作法、常态化“走流程”,及时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,驰而不息转变作风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进服务事项“上网”“下沉”,加强窗口单位服务文化建设,实现办事提速、形象提升、服务提质。着力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,多支持少干扰、多服务少指导,急事急办、特事特办,让“办事不求人”成为一种常态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
五要提高廉政建设水平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严格贯彻《准则》和《条例》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。树牢“过紧日子”思想,适度削减“三公”经费等项目支出,花好财政每一分钱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“一岗双责”,强化重点项目、重大投资、重要领域审计监督,加强对人权、事权、财权的制度约束,构建科学规范、长效管用的廉政制度体系,努力做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
各位代表,新时代呼唤新担当,新征程展现新作为。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解放思想,担当作为,锐意进取,真抓实干,为全面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同而努力奋斗!
名词解释:
1、“四早”:指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2、“五道关口”:指城区、社区和村屯、单位、家庭、诊所和药店关口。
3、“龙江三宝”:指测温、扫龙江健康码、戴口罩。
4、“九项制度”:指预约诊疗制度、预检分诊制度、首诊负责制度、住院病人分区管理制度、住院病房门禁制度、医患防护达标制度、法人代表(或机构负责人)负责制度、核酸和抗体采样负责制度、责任追究制度。
5、常态化防控“六项制度”:指联席会议制度、工作动态周报制度、点面结合督导制度、快速反应制度、部门与属地单位双重负责制度、联合督办制度。
6、“三品一标”:指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7、“七个一批”:指“点对点”向外输送一批、驻区企业安置一批、辖区企业招录一批、合作社及种养大户带动一批、群团组织联系一批、帮扶单位帮扶一批、公益性岗兜底一批。
8、农村“三变”:指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
9、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:指行政执法过程中,随机抽取检查对象、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,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。
10、“七小行业”:指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(含小食品店、卤食店、职工食堂、糕点、冷饮等)、小饭店、小熟食店、小理发美容店、小旅店(旅社、招待所)、小浴室(含洗浴、沐足)、小歌舞厅(含歌厅、舞厅、影剧院及娱乐场所等)。
11、“七小四进”:指小饭店、小理发美容店等“七小行业”通过平台进家庭、服务便民进社区、引导商户进工地、对接需求进食堂。
12、“4433”综治建设工程:指打造龙江视联、小鱼易连、综治助手、微+管理4个平台,实行信访案件流转衔接、区块管理网格划分、薪金报酬绩效考核、特殊群体保险保障4项机制,推行语音、视频、行家3种调解,解决无序谋事、无钱办事、无人干事3个难题。
13、“62111”工程:指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,建设600万亩玉米黄金产业带、200万亩沿江绿色水稻产业带、1000万亩优质大豆产业带、100万亩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带、100万亩特色作物产业带。
14、“五制服务”:指项目承诺制、审批代办制、驻场服务制、集中会办制、领导包保制。
15、“七项工程”:指产业扶贫工程、就业扶贫工程、社会扶贫工程、政策保障工程、消费扶贫工程、乡风文明工程、提质增效工程。
16、“三专”建设:指销售扶贫产品的专柜、专馆、专区。
17、“13+1+N”:“13”指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供养、受灾人员救助、医疗救助、教育救助、住房救助、就业救助、取暖救助、物业救助、殡葬救助、法律援助、临时救助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,“1”指社会力量参与,“N”指困难群众。
18、“4+N”:“4”指总工会、民政局、残联、人社局4家固定参加单位,“N”指救助对象可能涉及的其他群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。
19、“三区三线”:“三区”指城镇、农业、生态空间,“三线”指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。
20、秸秆“五化”利用:指秸秆肥料化、燃料化、原料化、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方式。
21、“三同时”制度:指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,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投产使用。
22、“五治”:指政治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智治。
23、“三供一业”:指供水、供电、供热和物业管理。
24、“雪亮工程”:指以区、乡、村三级综合中心为指挥平台,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,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,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。
25、“多网合一”:指将乡镇和街道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络。
26、“三调”联动:指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。
27、应急管理“四位一体”:指救援体系建设、事故预防、应急保障、抢险救灾技术服务。
28、法律“七进”:指法律宣传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家庭、进公共场所。
29、“六大责任”:指行业监管责任、属地监管责任、综合监管责任、领导责任、企业主体责任、员工岗位责任。
30、“四不两直”:指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听汇报、不用陪同接待、直奔基层、直插现场。
31、“六项巩固”行动:指应急响应机制巩固行动、医疗卫生防御巩固行动、校园安全防御巩固行动、市场环境防御巩固行动、社区村屯防御巩固行动、全民健康防御巩固行动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