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支持IPV6
政务资讯

共同关注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政务资讯>共同关注

【铁人精神】铁骨铮铮铸丰碑,爱国热忱耀乾坤——大庆铁人王进喜
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25日 【打印】

引言 | 铁魂铸梦,大地之子的颂歌

图片

图片

图为铁人王进喜在工作中

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,王进喜自贫瘠农村走出,以不屈之志,踏上新中国建设之路。凭借超凡的毅力与对技术的执着,他突破重重难关,成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先驱者,于玉门油田挥汗如雨,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心。1956年,他因卓越贡献和赤诚的爱国之心被吸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自此,他的命运与国家的石油梦想紧密相连,在石油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他的身影遍布了井架林立、钻机轰鸣的每一个角落。王进喜以身作则,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佳绩。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勇往直前,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第一部分

黄土之子跃龙门,玉门风云启大庆征程

在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,“铁人”王进喜的传奇人生悄然启幕。他诞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自幼便与饥饿和艰辛为伴。然而,正是这片养育了他的黄土,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图片

图为铁人故居复原图

还未成年的王进喜,便踏入了旧中国玉门油矿的扬子建筑公司,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。在王进喜故居纪念馆的展厅北侧,那座仿建的故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三间小屋,门窗破旧,墙壁漆黑,土锅台上斑驳的尘封痕迹,还有那带着岁月陈迹的芨芨草笊篱、三条腿的破旧桌凳、褴褛的破羊皮袄……这一切,都是那个黑暗年代王进喜一家贫困生活和悲惨境遇的真实写照。

然而,逆境并未能阻挡王进喜前进的脚步。他心怀感激,热爱劳动,凭借着出色的表现,逐渐在油矿中崭露头角,成为了一名原油运输工人,更是被誉为玉门油矿的“石油娃”。他的才华和勤奋得到了认可,不久后,他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担任了“贝乌5队”的队长。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手擎“钻井卫星”红旗

在玉门油矿的广阔天地里,王进喜带领着他的队伍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,他们被誉为“钢铁钻井队”。这一壮举不仅让王进喜的名字响彻全国,更让他深刻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。

1959年,在全国“群英会”上,王进喜被授予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。然而,面对这份荣誉,他却显得异常谦逊和低调。当他在北京出席劳模大会时,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的情景,内心涌起了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。他深知,国家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,而作为一名石油工人,他必须为国家的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于是,从农村走向油田的王进喜,没有停下脚步。他的心中有着更远大的目标——那就是将石油事业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。而大庆,这片即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新篇章的土地,正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到来。

第二部分

石油战歌响,铁人志如钢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请缨石油大会战

1960年的春天,当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发现大庆油田的喜讯时,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在这片沉睡的黑土地上轰然拉开序幕。王进喜,这位从西北玉门油田走来的石油汉子,率领着他的1205钻井队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大庆的征途,誓要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一到大庆,眼前的景象让王进喜和他的队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挑战。没有宽阔的公路,车辆稀缺,生活物资匮乏,吃和住都成了大问题。然而,这些困难并没有让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们退缩半步。他们咬紧牙关,下定决心: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,都要以高速度、高水平拿下这座大油田,为国家争光,为民族争气。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和队友人拉肩扛运钻机

面对几十吨重的钻机设备,吊车不足,王进喜果断发出了“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”的豪迈誓言。于是,一场震撼人心的“人拉肩扛运钻机”大会战在荒原上上演。他们用滚杠加撬杠,依靠双手和肩膀,与严寒和疲惫抗争,奋战了整整三天三夜。终于,一座高达38米、重达22吨的井架在寒风中傲然矗立,成为了会战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
然而,挑战并未就此结束。当钻机准备开钻时,却发现水管尚未接通。时间紧迫,王进喜再次挺身而出,振臂一呼,带领工人们奔向附近的水泡子。他们不顾严寒,破冰取水,用脸盆、水桶,一盆盆、一桶桶地将冰冷刺骨的水运往井场。经过艰苦奋战,仅用5天零4小时,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便顺利开钻。

★ ★ ★ ★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进喜和他的队伍更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,不断创造着奇迹。他们面对重重困难,从不言败,以“宁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坚定信念,苦干实干,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井场上。即使身患重病,王进喜也从未离开过前线;即使被钻杆砸伤,他也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,便又拄着双拐继续指挥战斗。

图片

图为铁人王进喜跳泥浆池压井喷

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一次井喷事故中。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,情况万分危急。王进喜当机立断,决定用水泥代替。然而,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后却难以搅拌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王进喜毫不犹豫地甩掉拐杖,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,用自己的身体去搅拌水泥。在他的带动下,工人们也纷纷跳入池中,共同奋战。最终,井喷被成功制服,但与此同时,王进喜和其他两名工人的身上都被碱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。房东大娘目睹了这一幕,心疼地称他为“铁人”,从此,“铁人”王进喜的名字便在大庆、在全国传为佳话。

在接下来的10个月里,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,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,双双实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“铁人精神”,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第三部分

科学严谨明方向,铁人精神耀四方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教育职工工作要高标准、高质量

在王进喜的石油生涯中,科学求实的态度与铁人精神并行不悖,铸就了他不朽的传奇。从一名普通的小工人成长为队伍的领头雁,王进喜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严肃谨慎,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井边,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,确保安全与质量并重。他不仅拥有过硬的技能,更有一颗为祖国石油事业燃烧的热忱之心,这份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不怕苦、不怕累,一心只为大油田,越挫越勇,温情与铁骨并存。

当1205队打的一口井斜度略微超出规定,尽管这0.6度的偏差并不影响使用,王进喜却毅然决定组织工人们用背水泥的方式将其填掉。他深知,科学求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,他说:“这件事不仅要记在队史上,更要记在每个人的心里。”这句话,如同警钟长鸣,提醒着每一位队员,对工作的尊重和对标准的坚守是不容妥协的。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研究改进泥浆泵

在另一次巡查中,王进喜凭借其敏锐的听觉和丰富的经验,判断出钻机声中隐藏的问题——钻头的牙轮松动。尽管面对工人们的半信半疑,他坚持让队伍起钻检查,最终证实了他的判断。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王进喜对科学求实态度的坚持,也进一步加深了工人们对他的敬仰,他的每一次精准判断,都如同科学之光照进了石油工人的内心,引领他们走向更加严谨的工作之路。

在一次井喷事故中,王进喜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身体压住了井喷,这一英勇行为不仅挽救了井口的安全,更在石油工人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。事故后,房东大娘心疼地称他为“铁人”,这不仅是对他身体韧性的赞誉,更是对他科学求实精神和铁骨铮铮意志的最高礼赞。

王进喜的故事,是科学求实精神和铁人精神的生动诠释,他的每一次选择,每一次坚持,都在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书写着不朽的篇章。

结语 | 铁人故里,薪火相传


图片

图为王进喜参加石油工业部政工会

作题为《为石油事业艰苦奋斗一辈子》的报告

在历史的长河中,王进喜不仅是一位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,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,引领着无数后继者勇往直前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网站导航 | 关注大同
主办:大庆大同区人民政府 承办:大庆市大同区融媒体中心
地址:大同区人民政府 办公电话:0459-6165219 电子信箱:dtxxzx@163.com
网站标识码:2306060007   黑ICP备20000753号-1    公安机关备案号:23060602000001

福地大同微信

大同历史陈列馆

大同区融媒体中心

火山号:186523421

快手ID:1320627403

抖音扫码